近日,一些學者提出“Q幣可能會對人民幣產生沖擊”的觀點引起了媒體和眾多網民關注。11月7日下午,編輯將此題交到我的手中,因為此前在網上看到很多類似的消息,而且手上有一些丟失Q幣玩家的資源,我很開心地接受了這個選題,但是,興奮很快被操作這個選題的痛苦所替代。
|
事件主角薄弱
7日晚,唐駿將一封騰訊公關公司藍色光標胡濱的郵件轉發到我的郵箱,郵件里藍色光標的工作人員胡濱將騰訊關于此事的相關回復和專家意見進行了詳細的表述。
8日上午,我采訪了一名丟失Q號還被盜號者要挾以Q幣換回Q號的玩家,隨后,又以買Q幣為由,與淘寶幾名Q幣賣家聊了聊,了解到了他們買賣Q幣的方式以及利益所得。下午5點左右,我便開始行文,文章打算以《少許牟利者蓄意抬高騰訊Q幣價值Q幣并不會沖擊人民幣》為題。
寫稿中途,我數次停筆,與編輯交流,兩人同時都感覺到文章事件的中心“少數牟利者”分量不足,而且每天都有很多人丟失自己的Q號,這樣的例子成為事件主角太薄弱。此時,記者王鵬說他現在正在采訪一起地下錢莊盜賣Q幣的事件,我覺得地下錢莊的主事成為“少數牟利者”代表分量很足,于是,我與王鵬兩人討論后,決定此題兩人共同操作,他負責地下錢莊部分,我負責采訪金融專家、人民銀行和騰訊公司。
兩人采訪遭遇分歧
但是,兩人采訪時又遭遇到分歧,王鵬采訪地下錢莊時,主事者的說法是,現在Q幣已經被當作代金券使用,很多玩家在網上交易時,用Q幣可以買到各種游戲裝備,王鵬執著地覺得Q幣符合代金券的功能,而代金券國家法規是明令禁止的,并且可以從金融專家那里得到證實,而我與專家的溝通則是Q幣只是在網絡的某些領域流行,不使用QQ的人則認為Q幣一文不值。兩人各執一詞,最后決定找七八個專家,讓專家說法。
我找到了上海
一個是事件中心,一個是專家說法,我們兩人覺得此事無法再度進展。此時,選題已經操作了整整一個星期,已經到了13日。
經歷煎熬整體呈現
之后,我們兩人明確了主題,采訪進度跟了上來。16日,稿件成文交與編輯。編輯在改稿時問我,稿件中提到一位人民銀行的工作人員說,人民銀行正在關注此事,這個工作人員的姓名是什么,什么職位。如果不知道,必須重采。
16日下午,我與人民銀行的程處長取得聯系,程處長讓我傳真一份采訪提綱,下午3點多,我將采訪提綱傳真過去,并且告知了程處長。下午4點多,我再度與程處長聯系,程處長在電話中說,時間稍晚了點,5點銀行下班,明天再給予答復。
17日,我再次與程處長聯系,程處長說,他們已經將傳真給了負責管理電子貨幣的業務司局,但是并不保證這個問題能回答,因為這個是新生事物,所以還沒有明確管理此事的部門。銀行對此是有所關注和研究的,建議記者20日再打電話與銀行進行聯系。
20日,文章經過整整13天的煎熬總算呈現在讀者面前,當時我已經是心力交瘁,在20日周一機動部例會上,大家又就此稿件的存在問題和不足開展了長達20分鐘的討論,不管意見如何,這篇稿子算是做出來了。
相關報道: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