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點擊觀看本新聞視頻 |
毛向輝表示,人們此前在互聯網里往往只看到冰山的表面,但沒有去考慮到冰山下面有很大的潛藏的機制,就是人,因此SNS網絡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盡管中國互聯網環境比較復雜,但若鄰還“沒有變成一個壞孩子”。陳浩源和潘劍峰表示,傳統的互聯網價值衡量標準并不適合SNS網絡,SNS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但具體的模式還在尋找之中。
以下為聊天全文實錄: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邀請了三位嘉賓,他們是來自若鄰網的幾位負責人,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SNS社區網站若鄰網總裁陳浩源先生、高級副總裁潘劍峰、還有一位是若鄰網投資方代表也是維眾創投中國區副總裁及合伙人毛向輝,幾位都是業內資深的前輩,請各位來和網友打個招呼。
潘劍峰:大家好。
陳浩源:大家好。
毛向輝:大家好。
主持人:劍峰是資深的媒體人,浩源是多來米的創始人之一,毛向輝作為一個投資者,也是Blog最早的倡導者,在業內有很大的名氣。
毛向輝:草根草根。
圖為維眾創投中國區副總裁及合伙人毛向輝
主持人:今天我們開始從若鄰網開始談關于SNS的話題。陳浩源去年年底開始加盟若鄰,經過半年,您之前也是在互聯網里創業時間比較長的,從之前的多來米到現在會有不同的領域,半年之中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陳浩源:我的感受比較強烈,原來做多來米,也是做門戶開始做起。當時互聯網的條件和現在有比較大的差別,尤其是用戶的成熟度來看,我們發現現在的用戶和當時的用戶比更為成熟。以前的用戶沒有太多的選擇,也不太清楚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會有怎樣的表達。門戶引這些用戶入門,讓他們知道在互聯網這個世界里他們能夠做什么事情。慢慢經過幾年的不敢是學習也好,對于互聯網世界的了解還有更多的人跳進互聯網世界,也引進了很多國外的技術,我們會看出來,如果從一個產業的角度來看,中國互聯網的產業日趨成熟。
我才和其他的媒體聊過,如果互聯網從SNS來看是不是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如果互聯網是一個產業,而SNS是整個價值鏈其中一個成員。從商務的SNS有人說是商務,無論從哪里來形容SNS,它有一個核心的,就是讓互聯網的用戶更清楚的知道透過互聯網能怎樣的和他的關系、人脈進行互聯。我覺得最核心的還是從原來用戶在學習完互聯網的技術和各種不同的工具之后,SNS提供了一個讓用戶更清楚知道他和他之間的人脈,和其他用戶的關系在哪里。
陳浩源:我的另外一個體會是,最近整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看起來寒冬已過,其實寒冬、暖春和夏天都是產業間大家互相共勉和努力的,原來的寒冬是大家已經忽略的產業的要素,無論從獲利的角度、管理的角度、技術的角度,大家慢慢走向嚴冬。這次回到國內看互聯網的產業,大家更成熟了,從技術上、管理上、資金的運用上都越來越成熟,所以才造就了更多互聯網往深發展的服務公司,包括SNS。我在回來之前,03年在美國,當時沒有SNS的名詞,只是說這個模式只是Friend of friend。大家在熟悉一個新名詞,還要看過去互聯網的發展有沒有值得深究的更了解的元素,我相信一直會有創新的互聯網的公司會陸續的出現。這就是我的感受和體會。
主持人:毛總,在互聯網的領域里,您對新技術比較敏感,當時決定投若鄰是基于怎么樣的考慮?六度理論已經提出來了,但是商業化還是太早,當時有什么樣的想法來投若鄰這樣一個公司?
毛向輝:最重要一點是我們對互聯網本質的把握,它有一個真理,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會通過互聯網的神經聯系在一起,神經系統說比較比較玄,互聯網從技術的連接到人的連接這是一個發展過程。我們在投若鄰之前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互聯網的本質的問題,在互聯網里我們看到冰山很閃耀的表面,但是我們沒有去考慮到冰山下面有很大的潛藏的機制,就是人。
誰在做互聯網的內容,誰在創建互聯網有價值的東西,這之前都是通過網絡適配表現出來,那才產生搜索和目錄,包括Google在做的是面向網絡的。背后幾十億人在支撐著互聯網的希望,通過這個探索我們看到了2.0的概念,里面包含很多要素,比如說用戶創建內容,不是說用戶只會寫東西、發照片,我們說哪些人當然很多,因為工具現在越來越發達,人們把自己創建內容當成一個樂趣,可以發視頻、圖片和文字,但是很多人的日常行為,他和別人的溝通,和很多人之間的交道,通過什么人認識什么人,這種關系沒有反映在互聯網上,2.0帶來的一些誤解我們從早期開始就分得很清楚了,我們投資的方向就是以人的信任關系為主的基礎設施,我們相信會有很多的東西出現。
Wealink沒有變成一個壞孩子,還保持著一個干凈的狀態,這是我們投資的本質的考慮,投資人本身也是相當于合伙人一樣,大家做一個用戶天天體驗這個東西,基于這個考慮,我覺得投資是非常有信心的。
主持人:在國內互聯網您也說這是一個比較混亂的環境,很多頁面做得很干凈,很樸素的網站,不容易獲得成功,若鄰這方面會不會也有一些這樣的壓力,畢竟這樣一個商業的公司,投資者也要回報,現在還是一個簡單純粹的SNS的網站,會不會有盈利的壓力?需要做一些商業化的東西?
毛向輝:我先從我的角度來講,最終一個商業要成功,要不斷的創造用戶價值的過程,給股東產生回報,這是堅定不移的道理。但是從真正的VC來講,是真正的幫助一個企業去發展,能夠給他設計路標,能夠和大家共享愿景,有這個過程就不會急功近利,我們在做的時候會有一個時間軸的考慮,但是不會急功近利的說明天要有多少的用戶額或者是回報,浩源來講,他的壓力會很大。
陳浩源:我做一個補充,就像毛先生提的,Google的頁面非常樸素,不是以頁面的花俏程度和復雜程度來看,我們提高了用戶體驗的考量,如果您從一開始登錄我們的網站,你會發現它告訴你SNS可以做什么是簡單的五到六句話,我們還可以告訴你最新的服務是哪些,我們可以告訴你你是新用戶可以走這個路徑,老用戶可以直接進入應用的界面。我們也在原來的使用體驗在往前推,讓用戶覺得其實你是有設定我們是在什么樣的程度的。
主持人:用戶可以選擇。
陳浩源:你進入之后可以選擇,用戶可以像調色盤上調,向那個方向努力,回應您剛才的問題,無論是否是獲利模式,如果用Google來看是一個簡單的頁面,但是多少人靠著他SEO做得好就可以賺錢,但是這和網站是否花俏沒有關系。未來我們提供市場、盈利模式等等,我們做到的其實還是圍繞在人,我暗示一句話,我們平時買東西,看新聞、報紙、電視,必須是用重新曝光的方式讓用戶記得這個品牌,SNS所做的推廣就是,我的好朋友推薦我喝一種礦泉水,那絕對沒有問題。好朋友介紹,在SNS沒有出現之前就是朋友的朋友告訴我的,這就產生了很多商業價值的可能,這也是我們未來非常非常會注重和努力要開發的。
主持人:實際上還是一個社交的網絡體現,建劍峰原來是在媒體的領域,現在到創業的企業里來做,媒體人一般來說是一個觀察者的角色,某種意義上說看人挑擔不吃力,在那邊有多長時間了?
潘劍峰:去年8月過來的。
主持人:談談你的感受,對若鄰網整體的感覺和現在新的想法?
潘劍峰:我參與若鄰的方式和很多我的同事差不多,先從用戶開始,包括我現在Team里面四五個人幾乎所有人都是從用戶開始的,正因為是從用戶開始,對若鄰的感覺上有一個演化的過程,從一開始在使用它,是否對應自己的需求,當這個事情對應自己的需求,變成自己工作的時候,要考慮這個模式是否成立,但是核心的核心是說,這件事情的需求是否存在,這個需求是否有足夠的量或者是否是這個時代必不可少的東西或者在未來是必不可少的東西,這是從需求到工作者要考慮的模式。你剛才講到我的經歷,我本身是從平面媒體出來的,我做平面媒體是做雜志,我自己把自己從興趣角度定位成雜志人。
如果從雜志的角度,如果我全部精力做兩年,一本新雜志能夠有5萬到10萬的發行量或者能夠穩定出2萬比較好的讀者群已經做得非常好的工作了,但是我從去年8月到現在新增了幾十萬的用戶,你知道他是誰,你們之間可以建立起非常真切的關系,這是給我一個極大的震撼。你參與進去之后,媒體作為旁觀者的角色,看人挑擔不吃力,會有一個新的角度去體會,感受會不同。我個人感覺在這個過程中,這種需求的存在是可以去模式化。剛才有提到另外一個界面很干凈,這種商業的東西是否能夠建構在上面,這是如何去界定需求,商業上的應用可能是……比如說這個高樓,地基在最底層的需求是否穩健?對于若鄰來講,核心的核心是把基本需求滿足,而不是做很多花俏的東西,那種東西不是這個時代里我們面臨的所有的互聯網的用戶。
潘劍峰:今天早上我們在聊,以前我做雜志和廣告的時候,我和投資人說,半年之后我可以做到廣告收入當月持平,而我的投資人并不贊賞我的行為,因為這個行為可能沒有未來,可能就是短期的,你做的一個好像是有價值的事情,但是實際上是走錯方向的事情,對于我們若鄰來講,最重要的是,它可能慢一點,但是方向要走對。我們從Web 2.0整個的網絡,恰好我們的穩健是在這個領域中逐漸逐漸在競賽當中走到前面的。
主持人:我覺得若鄰是從04年開始的,到現在快兩年多三年了,之前有另外一位CEO在做。我和業內的人士在溝通的時候說,之前若鄰肯定會有一些問題,才會有負責人的一些變化,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您對這個說法有什么評價?
毛向輝: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往前看,這對若鄰是有利的。可能步伐慢一點,效率不是最高的,我們和若鄰的創建沒有太大的時間差就做了,對我們來講,最優化的找到合適的資源,找到Team的主人,把我們的愿景做好。其實過渡非常的平滑,人們對任何公司的調整都有這樣的猜測,但是陳浩源先生來了之后,對我們來講既找到了對SNS有深刻理解的人,又有執行力,又有足夠的潛力把公司帶到新的高度。今天剛剛開始,大家已經進入了非常好的狀態,我們并不希望說只是去講,我們不斷的去PR這個公司,更重要的是讓這些團隊保持更好的狀態,而不需要很多的PR來做。
主持人:Web2.0的精神也是用戶之間口碑的傳播,若鄰網現在大概經過十年的發展,公開的數據是有一百萬的用戶,現在用戶數量增長情況是什么樣的,包括活躍用戶是什么樣的?
陳浩源:我們發現如果我們用傳統的互聯網公司的要求和標準去看SNS的用戶,會比較不精準。先講PV然后講同時在線人數,IP。我們原來是用這些來賣錢的。但是真正在運行SNS的時候我們發現,用戶分成好幾個層次,第一個是像SNS這樣的公司和不同的家庭在里面擺了一個小盒子,去監看每一天用遙控器轉臺的頻率合停留在某一時段的時間。SNS做的有點像協助用戶在工作流里每天接觸到的幾次聯系的方法,有沒有新的地址、電話,在SNS里就是協助用戶,彈指之間全部完成了。也可以這么說,如果門戶網站讓用戶增加見聞,SNS網站就是協助用戶去維持他的整個人脈和社會資本的很重要的平臺,是相輔相成的。
圖為若鄰網總裁兼CEO陳浩源
陳浩源:另外第二點是不是一直都要掛機在那里,可能不用,掛機的模式有很多,包括現在Web2.0的方法、訂閱,只要今天上去對人脈的整理做一遍,同步的聯絡簿、更新了幾個聯系人,這幾點就做完了。真正的價值可能發現在哪里呢?發生在用戶相對間互動的過程中,很多是具備商業價值的。有個用戶剛到北京,像我們這樣還找不到地方吃飯,就在北京的分類里看到了凱鋒,給凱鋒發了一個消息,今天晚上請我吃飯吧。后面就可以延續了以地點為基礎的服務,未來可能會有,剛好我們在樓下三個貴州人說來我們這里吃吧。
我們描繪這樣的愿景,其實是讓用戶更方便的,讓他和他的朋友和聯系人很方便的在生活中找到聯系的點。回應你的問題,我們可以很零碎的拼貼重組用戶和聯系人的關系,而有別于傳統對于互聯網的標價的標準,因為有時候是比較零碎的,你說有IP也好,那個都是因為長時間待在那里,那個評價的標準是希望用戶的黏合度,以鎖住用戶為原則,我們可以用多次曝光的方式讓它記得我們這個品牌,我們已經有新浪的老大哥在做,我們可以做一個創新的,除了你可以在新浪看重復的很精彩的內容之外,當你在處理人的關系的時候可以考慮使用若鄰的SNS。
我的小結就是,用戶數、用戶的黏合,我們在SNS領域里看到的是不同的,我們看到的是比較直覺使用,我們看到的是比較情境價值的東西,我們要看什么就要和誰聯系起來,我們要增加那里體驗的經驗,這是我們和其他的傳統的互聯網的評價比較不同的。
潘劍峰:作為評量標準,每一個標準都有強的地方和弱的地方,不同的網站在做評量的時候就會有這樣一個情況,它解決的是不的問題。像若鄰這樣的網站,首先要看類似這樣的用戶,以人為核心的SNS用戶,他的行為的特征是什么?像門戶之類的特征,可能用PV去衡量,最合適的最能夠體現力量的,如果放在若鄰上,可能不能把這里的價值呈現出來,不同形態的網絡應該是恰好表達價值的評量標準,這是要體現價值,對用戶的利益。對于若鄰來說,我們更多的現在在學習的是用戶的使用的習慣,在這樣的網絡上希望用什么辦法,或許并不是天天回歸到網絡上來,但是通過e-mail、msn、手機上信息的投遞獲得聯絡的關系的信息,這對他是非常重要的補充而不是天天掛在上面獲取某種服務。SNS網站對若鄰網的模式來講,首先會尋求新的評價的標準,把若鄰的價值呈現給我們的用戶和客戶。
陳浩源:一個人和多少人聯,多少人后面又有多少人,這是最基本的可能,是很多很多倍的增長方式。這個人不但聯上了,而且他們之間相互的關系。我們在若鄰上有一個秘密標簽的,我說我不喝酒,但是五個朋友說晚上和我去喝酒,假設他的商業價值就在于,目前有一個酒商,你的朋友告訴我了。另外還有親密度,我和這個人認識,不熟,或者是很熟的,有三顆星,你可以定關系的強弱度,當互相定義的標準越來越彌合,你會發現如果我們用劃線條的方式,和你某一些人的線條是很密集的,有一些人的線條是很稀疏的,如果變成圖形你會發現密密麻麻的是比較強的,深層的是一個標簽比較多,建峰的就是酒的標簽多一點,他的是書的標簽多一點,我的是吃的標簽多一點。你不用提醒他他也知道有另外一方面的不足,需要加強。我們用的是社會資本銀行的形象,要提早的儲存缺的那一部分社會資本。
潘劍峰:剛才講標準,一個商業模式的存在標準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剛才講到的類似像PV和流量,由于這種標準存在,使網站在圍繞這種標準在做事情,確定什么樣的標準會影響到網站策略的行為,如果是PV,為了達到這個會做很多很多的操作,無論流量是否是有意義的,但是要讓流量從數字上沖上去。
陳浩源: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包括我們說明到對未來的客戶說明,在SNS的領域里,他對于評量的標準或者參數,可以從不同角度稍微思考,甚至我應該這么說,可以互補到現在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評量的方式,可以找到有價值的評量方法,這是我們比較新創的領域的網絡服務公司想要提倡的。
主持人:用戶的數量還是比較重要的,有的人注冊了但是很少用,而且信息的真實度,現在網上可信賴的東西不是很多,很多人覺得不可信,所以對你們這種SNS網絡來說,個人信息的可信度、真實度是很重要的參數。你們做過這樣的統計和調查嗎?你們用戶的信息多少是很真實的?是商務人士或者具體是什么樣的類群?
陳浩源:我先從分析以外的議題來討論,我用生活中的現象說,在若鄰只能真不能假,假的可能會被拋棄,因為若鄰是環繞在人和人之間的聯系,假設你今天是虛情假意用的假的名字上去,人家會看你的背景,我們一上去就希望用戶盡量把自己的個人信息填寫完整,還是按照個人過去的歷史,學校、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大概從這幾個參數里我們去尋找一個和他有重疊關系的人,我們希望他入門的時候是這樣來的,如果你是貿然的,這些背景都不交待不說明,就說今天我是一個ABC的路人甲,一般別人不跟你聯,我不知道你的背景和過去,為什么要和你聯起來,我們毫無關系。
如果我們用剛才講的線聯系起來,他可能找不到別人,原因是沒有人想和他聯,假的可能有,但可能被淘汰掉了,如果他是一個孤島,其他人在大陸上,這種孤島完全無法聯起來,我們是用社會的自然現象來做一個自然淘汰,這是其中一個,我們系統本身會在固定的時間做一個清理,很多人不小心沒有注冊完,有的人名字不完整,有的知道是做測試的,我們會做清理,我們大部分還是仰賴用戶之間的信賴程度和一個人愿意不愿意和他聯系起來的很自然的情境下來確定用戶背后的信息是不是精準,我要強調的是這和日常的生活是一樣的,你是北大畢業的,北大哪個系?很快就可以串起來的,你在一個地方待得給久,誰都知道你是誰的誰。問兩三個問題就知道你是不是這一行的,你說我是新浪當編輯的,你認識誰吧?都不認識你還假得下去嗎?不用特別繁瑣的運算機制去做這個事情,用比較接近常識的情況就可以判斷。
主持人:毛總,你們投資的時候對退出,有沒有時間的預期?對若鄰這種商業的模式有沒有一些考慮?
毛向輝:最基本的要去想商業模式,這一點是肯定的,對互聯網的價值來講,對任何用戶都有一個利益所在,為什么在這個網站上,為什么要付出,以及這個網站對用戶的累積帶來什么附加價值,這就是今天幾類的商業出發點的考慮,剛才他們講得非常清楚了,我們更重視人和人之間真實和信任的關系。很多用戶到若鄰來,我們今天已經開放了若鄰的注冊,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從比較低的門檻進入這樣一個社會資本銀行的網絡應用,因為可能說,我天天不知道我認識的人在上面,或者還沒有人的郵件去達到他邀請他,他可能沒有機會去接觸到新一代的互聯網的應用。我們開放之后,很多人的用戶可能只有自己或者只用一個ABC,一個小狼圖騰的名字注冊,對他沒有什么樂趣,我們沒有什么內容給他看,沒有圖片也沒有出位的東西,這些不是我們網站的特征,兩位剛才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中國的互聯網很少我真實的用戶在上面,但是我們的用戶都是真實的,這個領導力會幫助若鄰有真實價值的服務,我們可以在上面和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我們是基礎設施,我們幫他建立社會性網絡的平臺,他們可以利用這些社會網絡關系很快的搭建其他的用戶,我們會在過去的基礎上積累更多的產品,會幫助第三方網站增值,這很快會變成收入分享的模式。
這些用戶累積數量大了之后,會變成一個社會性媒體,我也覺得這種媒體模式未必適合傳統媒體,它有它的傳播模式,好的信息是會長腿的,這個房子很好,礦泉水很好,我真的有興趣去推薦我的朋友,這種價值比我在報紙上天天看到這個房子的廣告要好得多,這個價值是我們另外一層的考慮。我們鼓勵合作伙伴在我們基礎上搭建混合應用,他們會創造價值和我們分享,我們有機制和模式作發展,模式還在探索,我們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探索這件事情,但是對我們來講,我們也非常有緊迫感,就像我們剛才講的開放注冊一樣,用戶越早進入這個網絡就會看到這個網絡的價值,我們的團隊從來不去招聘,我們需要的是信任的人,我們希望我們的客戶和用戶能夠通過我們的網絡找到合適的人,這種價值是若鄰可能是我們以前沒有想到的價值。前幾天我要做的一個會,我想找一個同聲傳譯,以前我去找公司,現在通過若鄰網,兩三步就找到了,我得到了很好的價格和認證,我們線下聊一下就OK了。對我來說,我完全用了傳統不一樣的方法來獲得和傳統一樣的東西,這種事情已經在若鄰網上比比皆是,我毫不擔心這種商業價值的流失,我們只需要不斷的鞏固他就好了,變成一個可復制的模式。
主持人:我這里有一個挑戰性的話題,不久前在上海有一個會,因為您之前投了另外一個公司Blogbus,有人問Blogbus和Wealink哪家公司堅持得更長?哪家會先支撐不下去?您當時說若鄰可能沒有Blogbus長。
毛向輝:我當時講的是基本的東西,從若鄰角度講,我們希望它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Blog永遠有生存的價值,因為人的方式都會去做,我沒有必要針對這個東西去說,只是當時比較開玩笑,因為若鄰和關系多一點,我們就用開玩笑的方式去說(笑)。
圖為若鄰網高級副總裁潘劍峰
潘劍峰:任何一間公司,包括微軟,微軟說距離倒閉三個月不長,緊迫感在那里了,這個讓我們更加的沉下心來看這個東西,重要的不是說這家公司存在的時間長短壓力的假設,這種無法證明真偽,無法說是對的還是錯的,重要的是我們在做這個事情,我們在對待用戶,很多的同時基本上都是24小時當中,除了凌晨那一段用戶比較少的時間,其他所有的時間我們都在和用戶之間做非常密集的交流。最主要的是看若鄰在對待用戶的態度上和想要的價值上是否有足夠認證,是否有足夠的憂患意識面對這個事情。
主持人:具體的商業模式需要一些探討,現在來說,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到用戶的發展基數上會自然的出現。我想問一下,這個過程會有多長,德國有行網,日本也有類似的網站,他們已經上市了,得到了一個階段的成功,若鄰什么時候會有一些商業上真正大的進展?
陳浩源:這個問題我們經常要回答,我們必須面對的是中國互聯網的現狀,今天愿意買一份報紙,花幾元,可能上新浪還是不要付錢的,因為打電話要充值,他也愿意玩網絡游戲的時候充值,但是上若鄰他還沒有找到一個我在這里付費的原因,但是不代表永遠不會有,你參考國外模式,一個專業服務被接受甚至用戶會主動要求,我要求這個付費必須要付費,這樣才有保障,這是需要一個過程,如果要劃時間表我劃不出來,我必須在這里要講到這是國內特色,在國內要很突兀的和用戶說明天開始收費,客戶走一大半,只能在旁邊說,發發短消息行嗎?收費的路大家希望有一天會發生,因為協助用戶所創造的商業價值能夠更快讓類似我們這一類服務的公司得到獲利的方法和盈利的方法。
簡單舉幾個例子,我們有一個用戶,也是我們的超級用戶王立杰,他和我聊過,我們已經變成若鄰的大使,不用駐點但是可以隨時推廣若鄰。他做過兩個事情,第一他們投票讓他去參與一個年會,那是一個牛刀小試,后來因為買一款手機,就和經銷商談,他說如果你一次買60臺,我就給你一個非常優惠的價格,王兄就開始在若鄰上請鄰粉一起協助他,他把規格說得很清楚,把照片貼上去,這已經像一個銷售行為,這已經是一度連接的推廣,一個星期不到,60部全部人愿意和他一起去買了,這也算是一種團購的行為。延續剛剛毛先生講的,這是一個社會價值的體現,不是“來買這個手機多好多好”,但是可以看到一個星期以內把60個人都找到了,最后有一個很有趣的結構,我們的用戶沒有買到這個手機,因為他拿到了樣機發現有瑕疵,他說用我的名氣讓大家買到有瑕疵的手機?這樣不好,最后他取消了。用戶非常愛護自己的羽毛,不想用自己在互聯網的名氣去忽悠別人。如果你邀請60多人,有人要參加你的行動是不難的,產品必須要慎選,相對的也讓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取得用戶信賴的企業公司品牌要非常小心的做這個事情。如果是一個超級用戶捆綁了一個好的產品,和他自己的一個名譽去做一件營銷的行為,所以這個雛形已經形成,而且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所以我們每次在和其他用戶談,這樣的情況以后會有更多,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我把它變成用戶之間發生的情景價值,它有一個需求,要買這樣一個產品。有一些,可能是未來直接找用戶,通過這個用戶,我們可以做一些獎勵的措施等等,已經開始在演化了。
主持人:有沒有在推進國際版的事情或者還有什么其他具體的計劃?
陳浩源:我們是有一個英文版,但需要一直在調試。我們也發現如果做英文,外面太多紅海了,我們傾向目前在國內的藍海,深化用戶的服務。我們最近推出了一個鄰蹤俠影,我們也呼吁老大哥新浪能夠讓我們的鄰蹤俠影放上去。你在訪問一個博客的時候,可以把你的大頭放到上面,播客自己本身可以通過這個機制來管理他博客,知道什么人來過,也可以看。原來只是什么人看過你的個人信息,我們發現還不如直接推廣到博客也可以使用,只要你做某一個互動,你需要知道有多少人來,有這些人的大頭貼在上面,對于一個博客或者對一個用戶自己的被支持度也做了很具體的體現,這個是我們最近在推出的,我們未來還會陸續推出產品。用戶可以現在到若鄰的網站直接把這個代碼加進去就可以。
潘劍峰:就等于直接呈現出來,在網背后我非常大的冰山的下層的人,通過這種服務就可以把這些人呈現出來。
毛向輝:我希望用這根線把互聯網整個的空間開放出來,過去這根線是看不見的。
主持人:很多的網站都是通過這樣來推廣的,像美國的Flickr、國內的豆瓣等。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圈子,很適合的產品。目前國內也有一些SNS其他的同業者,包括行網在國內也有分公司,還有其他的公司,但似乎都不是特別的好,可能是生存環境不是特別成熟,你們對整個領域的看法,和一些競爭對手來講,你們在當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有什么競爭優勢?
陳浩源:其實我們不把它們當競爭對手,我覺得我們像一起創業的伙伴,畢竟在互聯網領域里SNS的應用在國內是剛開始的,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業中,讓更多人知道應該怎么樣應用SNS的服務。大部分人都有點像外行人看熱鬧,不熱鬧覺得就不太行,其實他慢慢的在轉變一個人處理個人和他的關系之間的一種方式,如果你開始使用了,你就可以感受得到,以前你在應用一些普通的手機,你手機沒有副本就丟了,現在只要你換一個就可以重新下載下來,在國內有很多做SNS的朋友和伙伴,我們希望大家都堅持住,不要見利欣喜。擺蕩是有一些人掉出來的,原來的用戶群一直都有但是很多人甩出來了,我們是不太擺蕩的,大家覺得不是很活躍,我們是非常謹慎的。你經歷一個人本來就很謹慎,因為一個失誤搞砸了,這個比起今天看不到一個網站,明天再看,中間影響的層面是不一樣的,回應您剛講的,我們希望其他的SNS網站也會很明顯的,也可以在這部分堅持住,我們一起去為在中國SNS的服務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毛向輝:我和這些同行都認識,很熟悉,若鄰很歡迎大家有創新的應用不斷的推出來,從資本的角度來講,我們希望更多的幫助若鄰,希望更多的團隊創新之后,變成我們自己共同創業的基礎,如果沒有其他的人,不是一個寂寞的問題,其實就沒有創新了,這是我們從資本的角度可以將來考慮的問題。
潘劍峰:從公司看問題,很多時候人們過于偏重看競爭而不去看合作,過去非此即彼,人是多元的,我用MSN和不同的人談同一個事情,這就說明人們在管理自己產品應用的時候會有比較復雜的需求,不是一家通吃,本身通吃的這種意愿也相對違反用戶的本意的,用戶更多希望有更好的選擇。
主持人:由于時間的關系,聊天差不多就告一段落了,SNS作為一個商業模式來說,在國內是一個很早的階段,若鄰在其中是一個領先者,機會在將來會有,但還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也希望這個階段快一點到來,今天謝謝各位來這里做聊天。
陳浩源、毛向輝、潘劍峰:謝謝!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